上海康木日化有限公司
化妆品代理 , 化妆品品牌加盟
夏日来袭,女神必备康木COM防晒霜!
发布时间:2017-07-12

霜的起源

虽然早在几千年前,古埃及人和古希腊人为了降低阳光对皮肤的伤害,就开始把天然的植物成分涂在身上,例如橄榄油、大米提取物和某些豆类的提取物等,但是,这些成分的选择多少有点随意性,而且,防晒效果也不确定。根据各种文献的记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防晒霜,是由奥地利化学家Franz Greiter发明的,而他的创意来自一次在瑞士布因冰川的晒伤,所以,他把第一个防晒霜命名为“冰川霜”。之后,他也一直致力于防晒产品的研发,尤其注重防晒效果的评价,直到1962年,他首次提出了防晒指数(SPF)评价体系。因此,可以说,Franz Greiter是现代防晒产品的首创者。有意思的是,用他的防晒指数评价体系测试他发明的第一个防晒霜,结果是SPF值为2。

防晒技术的发展

从第一个防晒霜诞生到现在的近八十年时间里,化学家、化妆品配方师和皮肤科医生们,不断努力寻求“更好的”防晒剂。那么,什么样的防晒剂才算“好的”防晒剂呢?

高效

Zui初,他们追求的是高效。可以想像,当人们涂了防晒霜,却被告知在30-40分钟之后就有可能被晒伤的时候,他们肯定会很失望。于是,寻找更加高效的防晒剂,保证使用者在更长时间里不被晒伤,就成了化学家和化妆品配方师的首要任务。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始终是防晒化妆品研发人员Zui重要的工作,他们从大量的紫外线吸收剂中筛选出不少对紫外线有很高吸收率的防晒剂,防晒产品的SPF值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Zui初可怜的SPF2,一路攀升到SPF30、SPF50,然后,又出现了令人咂舌的SPF99、SPF100、SPF123。为了防止高SPF值误导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各国纷纷出台法规限制防晒产品的标示,目前通行的法规多数把SPF50作为防晒指数标示的上限,因为,进一步提高防晒指数给消费者带来的实际保护是非常有限的。

在早期一味追求高防晒指数的同时,消费者因使用防晒产品发生皮肤刺激和光敏反应的情况偶有发生,有些极端的案例甚至出现了皮肤病变,于是,许多国家开始把防晒产品纳入类似药物的管理体系,其防晒效果、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必须经政府授权的专业机构测定,然后才能上市。对防晒产品安全性的测试,包括急性和慢性皮肤反应、口服的急性和慢性毒性,以及致畸致变风险。于是,对防晒剂的安全性评估成为整个化妆品行业和监管部门的关注焦点,经过层层筛选,各国均对防晒剂确立了严格的许可范围,包括防晒剂的品种及其用量。例如,在中国许可使用的防晒剂,包括二苯酮-3、甲氧基肉桂酸辛酯、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二氧化钛和氧化锌等28种。作为一个消费者,你不需要对法规细节了如指掌,只要在品牌授权的专柜、专卖店或授权网店购买,并且认清包装上是否有“国妆特字”(产地为中国的防晒产品),或者“国妆特进字”(进口防晒产品),就可以保证产品的可靠性。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越来越多的皮肤医学研究表明,当时绝大多数的防晒产品只能防护UVB,而对皮肤造成更严重伤害的却是UVA,而且,UVA对皮肤的伤害是长期的,不仅使皮肤黑色素增加,还会造成皮肤弹性下降、皱纹变深和增多、皮肤干燥等早期老化现象,也有可能引起皮肤免疫功能下降和皮肤病变等。因此,皮肤科医生和护肤专家都建议消费者使用“广谱”防晒产品,同时抵御UVB和UVA对皮肤的损伤。

要获得“广谱”的防晒效果,仅仅依靠单一的防晒剂是不够的,因为,现在已经发现的防晒剂中,还没有哪个品种能够在UVA和UVB范围内提供均一的吸收率。于是,化妆品配方师必须对不同防晒剂的吸收范围进行分析,并通过各种防晒剂的搭配组合,使Zui终产品的防晒效果在UVA+UVB整个波长范围内(290-400nm)保持足够的强度。欧美现行的法规规定,如果防晒产品在UVB和UVA波段都具有防护效果,并且其防护效果达到规定的比例,才能在产品包装上标示“SPF+BROAD SPECTRUM”,或者“SPF+UVA”的字样;日本和中国的法规则规定,对UVB的防护仍采用SPF值标示,而对UVA的防护采用“PA++++”标示,以1-4个“+”表示不同的防护强度。

经过众多皮肤科专家、化学家和各品牌研发团队几十年的不懈努力,防晒产品不仅在功效方面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安全性方面也有了充分的保障,而且,对于紫外线的防护也从原先单一的UVB防护,发展到覆盖UVB和UVA的“广谱”防护。(完)


展开全文